艺术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讲坛 > 正文

艺术讲坛 | 董书兵:荒野艺术计划

2023年03月20日 16:01 来源: 责任编辑:张旭婷 作者:陈林艳 查看:

艺术讲坛 | 董书兵:荒野艺术计划

2023318日上午1000,由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办的荒野艺术计划讲座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306学术报告厅顺利开展。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瑜、美术学院副院长彭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林、美术学院师生代表以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初高中学生代表参与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刚主持。

主讲人介绍

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马尔卡斯滕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国际雕塑中心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曾竹韶艺术奖学金评委,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普通纪念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币总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雕塑》杂志编委,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艺术学分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雕塑院副院长,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讲座内容

董书兵教授就自己的艺术经历以及艺术作品进行了分阶段的讲解。分析讲解自己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创作方法,以及作品最后的归宿。讲座分为大学阶段-2003年、研究生阶段-2012年以及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并围绕着空间、技术、方式的主题进行讲解。

首先是大学阶段—2003年:董书兵教授谈到03年是他的一个人生转变,这个时候董书兵教授主要是围绕图案、构成方式来思考学习。大学阶段董教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奔》、《合》、《脸谱》、《磁力》、《铜书人脸》等。并通过讲解古代优秀雕塑作品《马踏飞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艺术可以遵循自然也可以天马行空。这个时期董书兵教授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都是来自于生活,认真体会、认真思考、认真生活,留意身边的一切。例如《铜书人脸》就是来自电影《终结二》。董书兵教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反复提到思考这个词,他表示世界是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艺术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表现形式。

研究生阶段—2012年:这个阶段董教授围绕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来进行创作并且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即展览、读研期间认识更多的老师和朋友、顺利拿到学位。这个阶段创作大量的婴儿系列,大部分以真实还原为主题。董书兵教授的婴儿雕塑创作分两个层面:一是从他个人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创作的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自己所熟悉的对象;另一个是,将其转变和提升,同时成为一种文化创造,他以女儿为母题来思考探索生命的原点、人类文化的本源、社会结构的基点。这个时候,婴儿不仅仅只是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同时是为社会所关注的对象,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董书兵教授比较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2012年至今,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围绕着空间这个主题,多为户外的大型作品。在这个阶段,董书兵教授重新定义了材料和技术方式,加入了一些技术软件进行创作,他谈到这样可以减少失误、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做到更精确。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有《无界》、《风语者》、《星光阁》等,每一件作品都相当庞大、震撼。董书兵教授在自己的专业上始终保持着最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冲动,给我们带来了一件又一件优秀震撼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始终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反映了他对艺术根本的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创造。